马年春节来临之前,为了使大家高高兴兴欢度春节,高新区心圩江东社区居委会与盛天尚都服务中心组织几位书法爱好者义务为盛天尚都、熙园等小区业主书写春联。我和爱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每天坚持练习毛笔字,尤其书写对联更是我们的最爱,所以积极报名参加这次活动。
书写春联当天,早早就有不少业主冒着寒风前来排队领取。见此情况我们的书写热情更加高涨。由于我们夫妇俩都是七旬老人,在寒风中写了一会感觉身体吃不消,手脚僵硬。物业主任见此情况,马上招呼现场秩序员和围观业主站在我们身旁围成人墙挡寒风,这使我们感到很温暖,书写的速度也加快了。由于需要春联的业主很多,该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一点才结束。
我们在练习书法时,对春联、对联有一定的研究,现把个人的理解与读者分享,以丰富业余生活。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学形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是字数不多的两行字,却能把一件事情说得完完整整,诵读起来铿锵上口,称它为两行诗也不为过。春联究竟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最早出现是五代孟旭的春联。据传,古代东海度嗍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虎。后来民间在春节时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再后来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孟旭是五代后蜀的国君,其所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到宋代春节粘贴对联已成为一种普遍风俗。如王安石在他的《元旦》诗中写到:“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说的“桃符”就是孟旭当时所写的春联。之后人们又用纸张代替桃木板写春联,这与今天粘贴的春联并无什么区别。
对联通常叫“对子”,也称“楹联”,包括“门帖”(门对)、“春联”(春帖)、“喜联”、“寿联”等,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的“联语”。宋朝时对联逐渐推广,普遍作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店堂书房等不可少的装饰品,并以交际庆吊之用。对联是一种文字精练并与书法糅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它或褒贬、或抒情、或言志、或情趣等,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对联不但使人获得鉴赏方面的乐趣,而且还增长了各种知识,在品位各类书法的同时还受到一定的思想启迪。如近代毛泽东所写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革命老人徐特立鼓励青少年之大志,关心国家兴亡,学习革命理论,写过:“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清朝林则徐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鲁迅先生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品味学习的好对联。 (文/尚都业主陈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