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真情助学子,深深爱意暖人心。2010年8月28日这天,我有幸参加了集团盛天&协力爱心使团的“爱心助学”活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带上份好奇而沉重的心情,踏上了“爱心助学”路。我们行驶的路线是河池市环江县水源社区,出发前就大致了解了受资助学生的情况,当队伍途经坎坷,泥泞的小路,炊烟袅袅的乡村时,心中就萌发个疑问:“同一片蓝天下,这边的县城的孩子,是怎样的生活着?”当我走近了,看见了,体会了,心里却抽泣了。
韦晓燕,一位成绩优异、勤奋刻苦的90后女孩,通过艰苦努力考取了青海民族大学,所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因为家境贫困,早已供不起读大学的费用。父亲曾坠楼骨折,借款医治欠下债务,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只能靠父母务农或打零工维持日常生活,当我们的队伍走进他们所住的地方时,映入眼帘的是红瓦砖墙的平房,简陋而破旧,这就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当我们走进屋内,屋子的侧旁放着1米多长卧睡的木板床,小小的光线昏暗的客厅摆放着仅有而简单的家具,几张木质的矮凳,一张圆木桌,便成了一家人吃饭的地方,桌上摆放着全家仅有的一台电器:电磁炉,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已是件奢侈的事情。
见到我们的到来,韦晓燕的父母热情的握着我们双手,招呼我们进屋入坐,据韦晓燕的父母介绍,这里曾是县里最热闹的集市,当集市搬走之后,只剩下两屋人在这居住,周边山野荒凉,父母俩靠着微薄的收入,将两个孩子辛辛苦苦的拉扯长大,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小孩已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俩孩子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老奶奶,弟弟勉强读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升上了环江县水源高中,却因家境贫困,陷入了困境。当我们把爱心助学金亲手交到韦晓燕手上时,嘴里激动不停说的除了谢谢,还是谢谢,多么朴实的孩子!在她充满了渴望、感激的眼中,我看到了她强烈的求知欲和迫切的学习愿望。她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求知的那份坚持,没有被绵绵的大山和崎岖的山路所阻隔,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动?他们的家人,目不识丁。却因人间最质朴的感情——亲情,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两个孩子,我们看到,听话、懂事、勤奋的俩姐弟,正在这家人的疼爱中健康地成长,期待着这些孩子能够长大,能够成才,这便是最朴实的希望。临走前,我们把备好的生活用品以及集市上买的行李箱和鞋子送给了韦晓燕, 在她的屋内的大厅前和他们一家人留了张影。在高大的门楣映衬着这一老一小一高一低的身影,留下了我们灿烂的微笑。
活动结束了,我们为所见的映入眼帘的真实的景况而心情沉重,也深感自己此时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同时,我觉得更多的感受是希望。我想,贫困其实可以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向上,催人成长的力量。这些孩子都在一些或多或少有些缺失的环境中艰难地成长,但他们也因此有着更多的坚强。缺失的爱要用更多的爱来填补,幸福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献出我们的一份爱,让这些孩子更茁壮地成长,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双插上梦想的翅膀!
简单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与不平凡的意志!这是他们的劳动结晶,这是他们生活的寄托,这也是他们支柱来源之一。反过来看看我们城区的生活和孩子,你还需要怎样的“贪图与挑剔”?,“啃老一族”,你们还需要长辈付出多少代价?一份感激之情与一份帮助,同一个阶级,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人难以想象!同样的人们,不同样的内心世界,不同样的感伤,却有同样的追求,当这一切碰撞在一起,让人无不抽泣内心处。我们都需要同情与被同情,需要关心与被关心,更需要帮助与被帮助。每个人做事都不可能会被所有人理解,但,当看到一个个贫困家庭因我们的一点支持而改变生活轨迹,一个个山里的孩子因我们的支撑而改写人生,我们会将所有的烦恼和不快全都忽略不计。
这次的爱心捐助,给我感触颇多,在贫困乡村、城市角落还有一些优秀的学子,手捧入学通知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黯然神伤,“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簇簇用“十年寒窗苦”刚刚点燃的星星之火,怎能因贫困而泯灭?让我们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让一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用爱心托起她们的未来吧!
再见,让我们再次见面,让我们下次续握双手,让爱插上翅膀,共同祝福未来!
.